【碧落黄泉是什么意思】“碧落黄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去向极为遥远,甚至到了天上和地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文学意味。
一、成语释义
- 碧落:指天空、天界,常用来形容极高的地方。
- 黄泉:指地下的世界,即阴间,是古人对死亡后灵魂归宿的想象。
因此,“碧落黄泉”整体意思是:从天上到地下,表示无处不在、无所不至,也常用来形容人的踪迹难以寻觅,或者感情深沉、思念深切。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句诗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深切的思念之情,即使遍寻天上地下,也再难相见,情感凄美动人。
三、用法与语境
用法 | 示例 |
形容人踪迹难寻 | 他离开后,便如碧落黄泉,杳无音讯。 |
表达深情厚意 | 我们的情谊,早已碧落黄泉,永不分离。 |
用于诗歌或文学作品 | 诗中写道:“纵使碧落黄泉,亦不改初心。” |
四、文化背景
“碧落黄泉”不仅是一个成语,还蕴含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生死观。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之分,天为阳,地为阴,而“碧落黄泉”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渲染一种悲壮、哀婉的情感氛围。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碧落黄泉 |
含义 | 指从天上到地下,形容无处不到或踪迹难寻 |
出处 | 白居易《长恨歌》 |
用法 | 常用于表达深情、思念或人踪难觅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宇宙观和生死观,富有文学色彩 |
总之,“碧落黄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力量,常被用于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