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膑足胝是什么意思】“手膑足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艰苦工作,导致双手和双脚因过度劳作而生出老茧和伤痕。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劳动者辛勤劳作、不辞辛苦的形象。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手膑 | shǒu bìn | “膑”指膝盖,这里引申为手部因劳作而受伤或磨出茧子。 |
足胝 | zú zhī | “胝”是脚底的老茧,形容长期走路或站立造成的皮肤硬化。 |
手膑足胝 | shǒu bìn zú zhī | 形容长期劳作,手脚因劳累而出现伤痕或老茧。 |
二、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描写工匠、农夫、士兵等劳动阶层的艰辛生活。例如:
- 《后汉书·王符传》:“其民皆勤于耕织,手膑足胝,不辞劳苦。”
- 《晋书·王导传》:“百姓虽贫,犹能自给,手膑足胝,不以为苦。”
在现代汉语中,“手膑足胝”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文章中,以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与赞美。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劳心劳力、披星戴月、含辛茹苦 |
反义词 | 游手好闲、养尊处优、安逸享乐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文学描写:
“他年少时随父下田耕作,日晒雨淋,手膑足胝,却从未抱怨一句。”
2. 社会评论: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劳动者‘手膑足胝’换来的成果。”
3. 教育语境: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那些曾‘手膑足胝’奋斗过的人。”
五、总结
“手膑足胝”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劳动者的身体状态,更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劳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通过了解这类成语,我们不仅能丰富语言知识,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劳动的敬意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