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方物的意思】“不可方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极其出众、难以用常理或标准来衡量。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不可 | 表示不能、无法 |
方 | 指衡量、比较、标准 |
物 | 泛指事物、物品或人 |
不可方物 | 意思是无法用常规的标准去衡量或比较,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卓越、独特,超凡脱俗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七年》:“其子不可方物。”
- 现代用法:多用于形容人的才华、品德、容貌等极为出众,也可用于形容物品的独特性或价值极高。
- 感情色彩:褒义词,带有赞美之意。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超群绝伦、出类拔萃、无与伦比 |
反义词 | 平庸无奇、乏善可陈、不足挂齿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人物描写:
- “他才华横溢,不可方物,令人敬佩。”
2. 物品评价:
- “这件古董器物不可方物,堪称稀世珍品。”
3. 文学作品中:
- “她的美貌不可方物,令人心折。”
五、文化背景与延伸理解
“不可方物”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极致”的追求。在传统文化中,“不可方物”往往用来形容那些超越世俗标准的存在,既有对个体的赞美,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六、总结
内容 | 说明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极其优秀,无法用常规标准衡量 |
出处 | 《左传》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属褒义词 |
近义词 | 超群绝伦、无与伦比 |
反义词 | 平庸无奇、乏善可陈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可方物”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审美追求的体现。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