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信手拈来的意思】“信手拈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写作、说话或做事时,能够轻松自如地引用或使用各种资料、例子或语言表达,显得非常自然、流畅。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随手拿来”的能力,体现出作者的才思敏捷和知识储备丰富。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信手拈来 | 指随手取来,毫不费力。多用来形容人写文章、说话时,能灵活运用各种材料,显得得心应手。 | 出自宋代黄庭坚《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身虽在总堪惊。”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形容文笔流畅、才思敏捷的人。 |
二、常见用法与例句
句子 | 解析 |
他写文章时,常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 | 表示他写作时内容丰富,引用自如。 |
这位作家对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令人佩服。 | 强调他对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 |
在演讲中,她信手拈来多个实例,增强了说服力。 | 表明她在准备过程中充分积累,临场发挥自如。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妙语连珠、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信口开河(贬义)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笨嘴拙舌、无从下手、词不达意 |
四、使用注意
- “信手拈来”多用于正面评价,表示一种高超的能力。
- 不宜用于贬义场合,如“他信手拈来一些错误信息”,这样会显得语义不清。
- 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过度夸张。
五、总结
“信手拈来”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表达上的自如与从容。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流畅性,也反映了知识的广博与思维的敏捷。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往往能让内容更加生动、有说服力。因此,学习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