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泪俱下的意思】“声泪俱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表达情感时非常激动,声音和眼泪同时流露出来,通常是因为悲伤、感动或极度的情绪波动。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面对重大事件、离别、悔恨或感人场景时的真实情感。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声泪俱下 |
拼音 | shēng lèi jù xià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每有疾言怒色,未尝形于声色,至于哀恸之声,声泪俱下。” |
含义 | 形容因极度悲痛或感动而边说话边流泪,情绪极为激动。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描写人物情感状态,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见。 |
近义词 | 泣不成声、痛哭流涕、悲不自胜 |
反义词 | 无动于衷、冷眼旁观、漠然置之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场景 | 示例 |
悲剧故事中的人物表达 | 在得知亲人去世的消息后,他声泪俱下,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 |
文学作品描写 | 小说中主人公回忆往事,声泪俱下地讲述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
电影或戏剧表演 | 演员在剧中表现出极度的悲伤,声泪俱下,让观众深受感染。 |
真实生活中的情感表达 | 在告别仪式上,一位老人声泪俱下地回忆与逝去亲人的点点滴滴。 |
三、成语背后的情感内涵
“声泪俱下”不仅仅是语言和眼泪的结合,更是一种情感的爆发。它体现了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反应,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冲击。这种表达方式比单纯的哭泣或说话更具感染力,因为它融合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少会“声泪俱下”,但在某些特殊时刻,如失去至亲、经历重大挫折或被深深感动时,这种表达方式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和动人。
四、总结
“声泪俱下”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强调的是情感的深度与外在表现的统一。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真实性与共鸣。在文学、影视乃至现实生活中,“声泪俱下”都能唤起人们的共情,成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