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朽木难雕造句子】“朽木难雕”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意是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教或品质恶劣,难以改变。然而,在现代语言运用中,“朽木难雕”常被用来形容某人行为顽固、不思进取,或者事情本身条件不佳,难以有所作为。
在造句时,若能巧妙运用“朽木难雕”,不仅能让句子更具文学色彩,还能增强表达的力度与深度。以下是对“朽木难雕”造句的总结与示例。
一、总结
“朽木难雕”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多用于批评人的顽固或事物的不可塑性。在造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语境恰当:适合用于批评、教育或描述某种不可改变的状态。
2. 搭配合理:通常与“难雕”、“难成”等词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结构。
3. 语气适度:避免过度贬低他人,保持语言的客观性与尊重性。
二、造句示例表格
句子 | 释义 | 使用场景 |
他屡教不改,真是朽木难雕。 | 表达对某人屡次犯错、不愿改正的失望。 | 批评、教育场合 |
这个项目资源匮乏,简直是朽木难雕。 | 比喻项目基础差,难以取得成效。 | 工作汇报、项目评估 |
老师劝他努力学习,可他却觉得朽木难雕,毫无改变。 | 描述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拒绝进步。 | 教育、心理描写 |
有些人就像朽木难雕,无论怎么引导都无动于衷。 | 强调某些人固执己见,难以被影响。 | 社会评论、人际交往 |
他原本有潜力,可惜自己不争气,成了朽木难雕。 | 表达惋惜之情,指出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 人生感悟、反思类文章 |
三、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将“朽木难雕”用于日常交流,以免造成误解或伤害他人感情。
- 结合上下文:确保句子整体通顺,逻辑清晰,避免生硬堆砌成语。
- 适当替换:根据语境,可用“无可救药”、“顽固不化”等近义词替代,使语言更丰富。
通过合理运用“朽木难雕”,我们可以让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思想深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用词的分寸,做到既准确又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