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安石的经典散文《伤仲永》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方仲永年幼时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情景。然而,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天才少年的非凡天赋,更可以窥探到作者对于天资与后天努力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方仲永自小便展现出惊人的文学才能。只要眼前的事物一出现,他就能立刻挥笔成诗,而且所作之诗不仅结构严谨(文),而且内容丰富且富有深意(理)。这种能力让周围的人无不赞叹不已,也奠定了他在乡里“神童”的地位。然而,“立就”并不意味着永恒的成功,“可观者”也不能保证持续的进步。正如文章后续所述,由于缺乏适当的教育和持续的努力,方仲永最终未能保持住自己的天赋,走向了平庸。
这段文字提醒我们,即使拥有再好的先天条件,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与坚持,才华也可能逐渐消退。因此,《伤仲永》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它更是对所有追求知识者的一种警示——唯有不断学习、勤奋进取,才能将天赋转化为真正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