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隅和桑榆分别指什么】“东隅”和“桑榆”这两个词语,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感慨或对未来的希望。它们虽出自古文,但在现代语境中仍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下是对这两个词的具体解释与对比总结。
一、
“东隅”原意是指东方的角落,引申为早晨、早年,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开始或人生早期阶段。“桑榆”则指傍晚时分的太阳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引申为晚年或事情的结尾。因此,“东隅”与“桑榆”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常用于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对未来的期许。
在文学作品中,如《后汉书》中提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虽然在某一方面有所损失,但可以在另一方获得补偿。这种用法使得“东隅”和“桑榆”不仅有时间上的含义,还带有哲理意味。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东隅 | 桑榆 |
| 原意 | 东方的角落,日出方向 | 夕阳落下的地方(桑树、榆树) |
| 引申义 | 早晨、早年、开始 | 傍晚、晚年、结束 |
| 文学用途 | 表示时间的开始或人生初期 | 表示时间的结束或人生晚期 |
| 象征意义 | 希望、开端、努力 | 回顾、反思、收获 |
| 典型出处 | 《后汉书》等古籍 | 《后汉书》等古籍 |
| 常见搭配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 |
| 现代用法 | 形容从失败中找到新的机会 | 形容晚年或事物的结局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隅”和“桑榆”不仅是时间上的象征,更承载了古人对人生、成败、得失的深刻思考。它们在现代语境中依然具有启发意义,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不轻言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