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束的成语】在汉语中,许多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其中,“含束”这一词语虽然不常见于单独使用,但在一些成语中却能体现出“约束、限制、收拢”的意思。本文将总结一些含有“束”字的成语,并结合其含义进行简要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一、含“束”的成语总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束”字的成语及其解释:
| 成语 | 含义 | 用法示例 |
| 束手待毙 | 手被束缚住,无法动弹,比喻毫无办法,坐等失败。 | 面对强敌,他只能束手待毙。 |
| 束之高阁 |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处,比喻把事情搁置一边,不予理会。 | 这个建议一直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重视。 |
| 束马悬车 | 比喻行军作战时的艰难险阻。 | 古代将士常需束马悬车,穿越险地。 |
| 无拘无束 |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显得无拘无束。 |
| 约法三章 | 原指刘邦入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现泛指事先约定的规则。 | 公司新制定的制度,相当于约法三章。 |
| 身不由己 | 自己的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形容被迫做某事。 | 他身不由己地答应了老板的要求。 |
| 闭门造车 | 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想象办事。 | 这个方案是闭门造车,根本不符合现实。 |
| 言归于好 | 回到原来的状态,恢复友好关系。 | 经过沟通,两人终于言归于好。 |
二、成语中的“束”字含义分析
在这些成语中,“束”字多表示“捆绑、约束、限制”之意,也有部分成语中“束”作为动词使用,如“束马悬车”中的“束”,意为“捆绑”。
1. 约束、限制:如“束手待毙”、“无拘无束”、“身不由己”等,均表达了一种被动或受限的状态。
2. 整理、捆绑:如“束马悬车”、“束之高阁”中的“束”,更多是物理上的动作,引申为处理或安置。
3. 约定、规定:如“约法三章”虽不直接包含“束”字,但其“约”与“束”有相似之处,都带有“约定、限制”的意味。
三、结语
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体现了古人智慧的语言表达方式。“含束”的成语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个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使用场景。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加深对中华文化内涵的理解。
通过表格形式的整理,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些成语的结构和含义,有助于记忆和应用。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激发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