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意思】“东山再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东晋名士谢安在隐居东山后,重新出仕并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再次崛起。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东山再起 |
| 拼音 | dōng shān zài qǐ |
| 出处 | 《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吾与子猷俱是东山之友,而子猷先亡,余独何为?’”(引申自谢安隐居东山后复出) |
| 含义 | 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再度崛起 |
| 用法 | 多用于人或组织的复兴、重生 |
| 近义词 | 卷土重来、重振旗鼓 |
| 反义词 | 一蹶不振、彻底失败 |
二、成语背景故事
“东山再起”最早源于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谢安。谢安早年隐居于会稽东山,不愿出仕,但后来因国家需要,他毅然出山,担任要职,并在淝水之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抵御了前秦的进攻,挽救了东晋王朝。因此,“东山再起”便成为形容一个人从低谷中重新崛起的象征。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个人事业 | 经过几年沉寂,他终于东山再起,重回行业巅峰。 |
| 企业经营 | 公司虽曾陷入困境,但经过调整后,如今已东山再起。 |
| 政治人物 | 那位曾经被贬的官员,如今又东山再起,重返政坛。 |
四、注意事项
- “东山再起”多用于正面语境,强调的是重新崛起的过程。
- 不宜用于描述负面事物的复苏,如“黑势力东山再起”等。
- 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
五、总结
“东山再起”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坚持与希望。无论是在个人发展、企业发展,还是社会变革中,它都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好地表达语言中的深意与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