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rdquo 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深切思念与美好祝愿。尽管身处异地,无法相聚,但诗人希望彼此都能平安健康,并在明月之下共享同一片天光,寄托了浓厚的亲情与友情,也体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中秋佳节这样的团圆时刻,诗人通过月亮这一意象,将个人情感升华至普遍的人类情感,使诗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内容 |
出处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原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表达的情感类型 | 思念、祝愿、亲情、友情、乐观、豁达 |
情感核心 | 对亲人的牵挂与祝福,希望彼此平安快乐 |
使用场景 | 中秋佳节、离别、思乡、寄情于景 |
诗人态度 | 虽有离愁,但不失积极向上的心态 |
文化意义 |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表达团圆与思念的经典名句 |
三、结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对亲人的深情告白,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情感表达的典范。它跨越时空,打动人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情”与“境”的高度统一。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存希望,便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远方的温暖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