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出自哪本名著】“完璧归赵”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它不仅体现了智慧与勇气,也展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外交的复杂性。
一、成语出处总结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传记文章。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成功地将和氏璧从秦国手中夺回,并完整地送回赵国,避免了国家的损失。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蔺相如的机智与胆识,也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故事之一。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完璧归赵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故事背景 | 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外交冲突 |
主要人物 | 蔺相如、秦王、赵王 |
故事梗概 | 蔺相如奉命携带和氏璧前往秦国,面对秦王的威胁,他以智取胜,最终将玉璧完好带回赵国。 |
成语含义 | 指把物品完好无缺地归还原主 |
历史意义 | 展现了古代外交智慧与个人胆识,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典故 |
三、结语
“完璧归赵”不仅是成语,更是一段历史佳话。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权时,智慧与勇气同样重要。而《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这段精彩的历史,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了解这些故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