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闍黎是什么意思?】“阿闍黎”是一个源自佛教的术语,常见于梵文或巴利文中。在汉语中,“阿闍黎”通常被音译为“阿阇黎”,意指“轨范师”或“导师”。这个称呼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常用于指代对佛法有深入理解并能指导他人修行的高僧或师父。
一、
“阿闍黎”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称谓,主要用于指代能够引导弟子修行、传授佛法的导师。其含义不仅限于“老师”,更强调其在修行道路上的指导作用和道德权威。在不同佛教传统中,“阿闍黎”的具体职责和地位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象征着一种智慧与德行兼具的修行者身份。
二、表格形式说明
中文名称 | 阿闍黎 |
拼音 | ā shé lì |
梵文 | Ācārya |
巴利文 | Acariya |
含义 | 轨范师、导师、修行指导者 |
来源 | 佛教术语,源于印度古代宗教传统 |
用途 | 指导弟子修行、传授佛法、维护戒律 |
地位 | 在佛教僧团中具有较高威望和责任 |
常见于 | 禅宗、密宗、律宗等佛教流派 |
与“和尚”的区别 | “和尚”多指出家僧人,而“阿闍黎”强调教学与指导职能 |
三、补充说明
在佛教中,“阿闍黎”不仅是对一位修行者的尊称,也代表着一种责任和使命。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佛法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对弟子的耐心教导。在某些佛教传统中,成为“阿闍黎”还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授记过程,以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资格来承担这一角色。
此外,在现代佛教实践中,“阿闍黎”一词有时也被用来泛指那些在佛法学习或修行中有一定经验和指导能力的法师或导师,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佛教团体或修行中心中更为常见。
如你所见,“阿闍黎”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承载着佛教文化中对智慧、修行与传承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