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枯荷听雨声 出自哪里】一、
“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郑燮)的《咏荷》。这句诗描绘了秋雨中枯荷静立的意境,表达了一种淡泊、孤高、清雅的情感。虽然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人们常误认为此句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但根据史料考证,该句实为郑板桥所作。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出处与相关背景,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和对比。
二、表格:关于“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出处及背景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留得枯荷听雨声 |
出处 | 清代诗人郑板桥(郑燮)的《咏荷》 |
原诗内容 | “秋池独坐,无事焚香,看枯荷听雨声。” 或“留得残荷听雨声。”(不同版本略有差异) |
常见误传 | 被误认为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原诗原文(李商隐)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误传原因 | 两句话结构相似,且都描写秋雨中的荷景,容易混淆 |
作者身份 | 郑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写荷著称 |
诗歌风格 | 淡雅、含蓄,富有哲理与情感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秋日静谧、文人情怀、自然之美等 |
三、结语
“留得枯荷听雨声”虽常被误认为出自李商隐,但其真正出处是清代郑板桥的《咏荷》。这一句诗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文人墨客在闲适中寄托情感的艺术追求。在阅读古诗词时,我们应注重考据,避免因相似语句而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