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自律规范】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必须坚守的政治操守和道德底线,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队伍的廉洁意识和纪律观念,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并落实《廉洁自律规范》,旨在通过制度约束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广大干部自觉做到清正廉洁、秉公用权。
一、廉洁自律规范的核心内容
1.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 严守党纪国法: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3. 坚持公私分明: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不以权谋私,不搞利益交换。
4. 保持清正廉洁: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宴请等。
5. 树立良好家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防止亲属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6. 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监督,勇于自我批评与整改。
二、廉洁自律规范的实施要点
| 规范内容 | 具体要求 |
| 坚定理想信念 |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
| 严守党纪国法 | 不触碰纪律红线,不越法律底线,做到令行禁止 |
| 公私分明 | 严禁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个人利益,杜绝“吃拿卡要”现象 |
| 清正廉洁 | 禁止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财物,不得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 |
| 家风建设 | 引导家人遵纪守法,防止“裙带关系”干扰工作正常开展 |
| 接受监督 | 主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配合巡视巡察、审计检查等监督机制 |
三、廉洁自律规范的意义与成效
廉洁自律规范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约束,更是对其成长和发展的保护。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与满意度。
在实践中,各地各单位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廉政谈话、专题学习等方式,不断强化干部的廉洁意识。一些典型案件的查处,也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氛围。
四、总结
廉洁自律规范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将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此为准绳,时刻警醒自己,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廉洁底线,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