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学报是什么级别的期刊】《电子与信息学报》是一本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主要面向电子工程、信息科学、通信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高校师生。该期刊在学术界和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是许多科研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
以下是对《电子与信息学报》的详细分析总结:
一、期刊基本信息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电子与信息学报 | 
| 英文名称 |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 创刊时间 | 1979年 | 
| 出版单位 | 中国电子学会 | 
| 学科领域 | 电子工程、信息科学、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等 | 
| 期刊类型 | 学术性、科技类期刊 | 
| 是否核心期刊 | 是(被北大核心、CSCD、EI等收录) | 
| 国内统一刊号 | CN 11-1823/TN | 
| 国际标准刊号 | ISSN 1009-5517 | 
二、期刊级别评价
《电子与信息学报》属于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在电子信息类期刊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根据近年来的期刊评价体系,其综合影响力和学术质量在同类期刊中处于中上水平。
1. 收录情况
- 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收录;
- 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
- 被EI Compendex、INSPEC等国际数据库收录;
- 部分高校将其列为“重点期刊”或“核心期刊”。
2. 审稿流程
该期刊实行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稿件需经过初审、外审、终审等多个环节,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创新性。
3. 读者群体
主要读者包括:
-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师生;
- 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 企业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
- 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4. 影响因子
根据近年数据,《电子与信息学报》的影响因子稳定在0.6~1.2之间,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具体数值每年略有波动。
三、期刊特点与优势
1. 学科覆盖面广:涵盖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多个相关领域。
2. 学术性强: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出版周期适中:一般为双月刊,投稿到录用周期约为3~6个月。
4. 编辑严谨:对论文格式、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等方面要求较高。
四、适合投稿人群
- 硕士、博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时需要发表的学术成果;
- 高校教师申报职称或项目时的科研成果;
- 企业技术人员发表技术研究成果;
- 对电子信息领域感兴趣并有研究成果的学者。
五、总结
《电子与信息学报》作为一本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其学术水平和行业认可度较高,适合各类科研人员投稿。对于希望提升学术影响力、积累科研成果的研究者来说,该期刊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期刊的投稿指南、栏目设置或最新动态,可访问其官方网站或联系编辑部获取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