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民胞物与的汉语大词典

2025-09-14 08:00:40

问题描述:

民胞物与的汉语大词典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4 08:00:40

民胞物与的汉语大词典】“民胞物与”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语,最早出自北宋哲学家张载的《正蒙·乾称》。其原文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百姓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尊重和深切关怀。

在《汉语大词典》中,“民胞物与”被解释为一种博爱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它不仅是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

“民胞物与”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与责任的重要体现。它倡导人们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和自然,强调人与万物的共同命运。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

《汉语大词典》对“民胞物与”的收录,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文化内涵,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哲学视角。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民胞物与
出处 北宋·张载《正蒙·乾称》
原文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解释 强调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与关爱
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体现“天人合一”观念
现代意义 鼓励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汉语大词典》收录情况 收录于《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博爱精神
适用范围 哲学、伦理学、教育、文学等领域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民胞物与”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与自然,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共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