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意思解释】“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言行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招致责备或惩罚。这个成语强调了行为的敏感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常见于对他人行为苛刻要求的语境中。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解释 |
| 动辄 | 一动就,轻易地 |
| 得咎 | 得到责备或处罚 |
| 动辄得咎 | 一有行动就容易招致责备或惩罚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君之行,动辄得咎。”
- 用法:多用于形容在某种环境下,稍有不当行为就会被指责,常带有批评或讽刺意味。
- 例句:
- 在这种高压管理下,员工动辄得咎,工作压力极大。
- 他性格谨慎,生怕动辄得咎,所以做事总是格外小心。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动则得咎、稍有不慎、一言一行皆受责难 |
| 反义词 |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宽宏大量 |
四、使用场景
| 场景 | 说明 |
| 工作环境 | 高压职场中,员工因小错被批评 |
| 家庭教育 | 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稍有偏差即责备 |
| 社会舆论 | 对公众人物的行为过度关注和批评 |
五、总结
“动辄得咎”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在特定环境下,任何轻微的过失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个体行为的高度敏感,也提醒人们在行事时要更加谨慎。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把握分寸,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或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