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牘的读音和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字,比如“牘”。虽然它不常见,但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本文将对“牘”的读音、含义以及相关用法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
“牘”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其读音为 dú(第二声)。在古代汉语中,“牘”常用于指代简札或书信,有时也用来表示文书、公文等。它的本义与书写材料有关,属于古代书写载体的一种。
尽管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该字,但在一些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书法艺术中,仍能见到它的身影。了解“牘”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籍或研究传统文化时更准确地把握其意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汉字 | 牘 |
| 拼音 | dú(第二声) |
| 部首 | 牛 |
| 笔画 | 共10画 |
| 五笔编码 | TGFY(根据输入法不同略有差异) |
| 本义 | 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简札 |
| 引申义 | 文书、书信、公文 |
| 现代使用 | 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或书法 |
| 常见搭配 | 牘文、牘书、牘牍 |
三、拓展说明
“牘”在古文中常与“牍”连用,如“牘牍”,意指文书、信件。《说文解字》中提到:“牘,牍也。”即“牘”是“牍”的同义词,而“牍”则是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片或竹片,类似于现代的纸张。
在诗词或古文写作中,使用“牘”可以增添文雅气息,但因其较为生僻,建议在正式场合或学术写作中谨慎使用,以免造成理解困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生僻字或古文词汇,欢迎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