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小说和古风文学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句诗常常被引用,用来形容武艺高强、行动迅捷的人物形象。这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侠客行》,原文如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怀绝技的侠客形象。他身着胡人装束,腰悬锋利的吴钩,骑着装饰华丽的白马,宛如天际划过的流星般迅速。其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更是将侠客的武功修为和行踪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诗不仅表现了侠客超凡的武艺,还体现了他们不恋权势、不慕虚名的高尚品格。
接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洒脱飘逸的精神境界。事情完成后,侠客们就像一阵清风一样悄然离去,不留痕迹,不求回报,只愿守护正义与和平。
这句诗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因为其语言精炼优美,更因为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侠义精神的推崇。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侠客那种无畏无惧、快意恩仇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正义与担当。
总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不仅仅是一句描述武艺高强的诗句,更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内心的自由与道德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