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一隅解释】“偏安一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地区或群体在面对强大外部压力时,选择退守某一狭小区域,维持局部稳定的状态。这个成语多带有历史或政治色彩,常用来形容政权或势力在不利形势下采取的保守策略。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偏安 | 指在偏远或相对安全的地方苟且生存 |
| 一隅 | 指一个角落或一小块区域 |
| 整体含义 | 在不利局势中退守一隅,维持短暂的安宁 |
二、来源与出处
“偏安一隅”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今之州郡,虽有官守,而实无其民;虽有兵甲,而实无其力;虽有城郭,而实无其地;虽有田亩,而实无其人。此所谓‘偏安一隅’者也。”文中用以批评地方官员只顾眼前利益,不思进取。
后来,“偏安一隅”逐渐被用来形容国家或政权在战乱或强敌压迫下,选择退守某地,维持表面的安定,而非积极进取。
三、常见使用场景
| 场景 | 说明 |
| 历史背景 | 如南宋偏安江南,明朝末年南明政权等 |
| 政治比喻 | 形容某些政权或组织因资源有限,只能在局部区域维持控制 |
| 文学作品 | 多用于描写历史或虚构世界中的政权困境 |
| 现代语境 | 可引申为个人或组织在竞争中选择保守策略,避免风险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安于一隅、固守一方、自保求存 |
| 反义词 | 积极进取、开拓发展、奋发图强 |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语境适配:该词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缺乏远大目标或进取精神。
3. 搭配使用:常与“政权”、“国家”、“势力”等词连用,表达特定的历史或政治含义。
六、总结
“偏安一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地理上的局限性,更反映了在复杂环境中的一种生存策略。虽然这种状态可能带来暂时的安稳,但也往往意味着放弃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责任。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更多地被用作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应具备长远的眼光和进取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