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三月下一句是什么】“阳春二三月”是一句常见的古诗文中的表达,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时光。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不过,严格来说,“阳春二三月”并非直接出自这首诗,而是后人对春天景象的一种概括。
在古诗词中,“阳春二三月”常与“草长莺飞”搭配使用,形成一句完整的诗句:“阳春二三月,草长莺飞时”。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古代文人对春天最经典的描写之一。
总结:
项目 | 内容 |
原句 | 阳春二三月 |
下一句 | 草长莺飞时 |
出处 | 非杜甫《春夜喜雨》,为后人对春天景象的概括 |
含义 | 形容春天万物生长、鸟语花香的景象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
小知识拓展:
“阳春”指的是温暖明媚的春天,“二三月”则是指春季的前两个月,正是万物复苏的关键时期。而“草长莺飞”则形象地描述了草木生长、黄莺飞舞的自然景象,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再用古诗文来描述季节,但“阳春二三月”这一说法依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或节日祝福中,用来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赞美。
如果你在阅读古诗或欣赏传统文化时遇到“阳春二三月”,不妨记住它的下一句是“草长莺飞时”,这样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春天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