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水做法及规范】在建筑施工中,散水是建筑物外墙基础周围的一种排水构造,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积聚在建筑物基础附近,从而避免墙体受潮、地基下沉等问题。正确合理的散水做法和规范,对于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散水的作用
序号 | 作用说明 |
1 | 防止雨水侵蚀墙体基础 |
2 | 减少地面积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
3 | 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
4 | 有助于保持建筑周边环境干燥 |
二、散水的做法
散水通常由混凝土或砖石材料构成,其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基层处理
- 清理基础周围的杂物,确保基层平整、坚实。
- 若为土基,应进行夯实处理,确保承载力达标。
2. 设置坡度
- 散水应向远离建筑物的方向倾斜,坡度一般为3%~5%,以利于雨水快速排出。
3. 材料选择
- 常用材料有:水泥砂浆、混凝土、预制块等。
- 混凝土强度一般不低于C15,厚度不少于60mm。
4. 施工工艺
- 模板支设:根据设计尺寸支设模板,确保边缘整齐。
- 浇筑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密实,表面抹平。
- 养护:浇筑后应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开裂。
5. 接缝处理
- 散水与墙身、台阶等部位应设置伸缩缝,防止热胀冷缩引起裂缝。
- 缝宽一般为20mm左右,填塞弹性密封材料。
三、散水的规范要求
项目 | 规范要求 |
1. 宽度 | 一般不小于600mm,视建筑物高度和降雨量而定 |
2. 坡度 | 向外坡度为3%~5% |
3. 材料 | 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
4. 防水处理 | 与墙身交接处应做防水处理,防止渗水 |
5. 护角设置 | 在散水与墙角交界处应设置护角,增强结构稳定性 |
6. 排水口 | 应设置排水口或明沟,确保雨水顺利排出 |
四、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
问题 | 原因 | 处理措施 |
散水开裂 | 材料质量差或施工不当 | 更换材料,重新浇筑,加强养护 |
积水 | 坡度不足或排水不畅 | 调整坡度,增设排水沟 |
起皮 | 表面未压实或养护不到位 | 重新抹面,加强养护 |
与墙体脱开 | 伸缩缝处理不当 | 加强接缝处理,使用弹性材料填充 |
五、总结
散水作为建筑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合理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是保证散水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注重细节处理,确保散水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做法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延长使用寿命。